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_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呢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的问题。

1.旅游审美境界分为哪几个层次

2.自然景观有哪些美的特征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

3.旅游审美有哪些特点?

4.自然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

5.旅游心理学旅游景点设计中感知觉特征运用有哪些

6.文化旅游中的审美形式是什么啊,,,,,,,,急求答案!!!

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_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呢

旅游审美境界分为哪几个层次

       在旅游审美过程中,虽然审美内容差不多,如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听其声、觉其态、悟其质、辨其类、思其因,但由于主体各自的审美感受在程度上不尽相同,往往显现出多层次性,这主要是因为审美感受一方面受制于审美对象,另一方面还受制于审美个性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审美层次这一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他把美感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3个层次,对于我们研究旅游审美很有启发。

       1)悦耳悦目

       悦耳悦目是指以悦耳、悦目为主的全部审美感官为体验的愉快感受。这种美感形态,通常以直觉为特征,以生理快感为基础。这是广大旅游者普遍的审美感受形态(例如,游览桂林山水、张家界、九寨沟、长江三峡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态和色彩要美丽,色彩要协调,声音要柔美悦耳,对游人具有感官吸引力,注意杜绝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此外,旅游审美在于丰富和新奇,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的安排应当丰富多彩,给予游客悦目悦耳的审美感受,避免雷同单调或简单重复。

       2)悦心悦意

       悦心悦意是指透过眼前或耳边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象,领悟到审美对象某些较为深刻的意蕴,获得审美感受和情感升华。这种美感效果是一种意会,在许多情况下很难用语言来充分而准确地表述,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观赏齐白石的画,你感到的不只是草木、鱼虾,而是一种悠然自得、活鲜洒脱的情思意趣;又如你在登临云雾缥缈的黄山时,产生的飘然若仙之感和超然出世之情。悦心悦意是比悦耳悦目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如果说悦耳悦目以感性或直觉为主要特征,那么悦心悦意则以知性或理解为主要特征。悦心悦意的精神愉悦与悦耳悦目的感性快感相比,具有相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悦志悦神

       悦志悦神是指主体在观赏审美对象时,经由感知、想象、情感,尤其是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从而唤起的那种精神意志上的奋昂或愉悦状态和伦理道德上的超越。它是审美感受的最高层次。这种美感形态之所以高级而深刻,是因为它体现了主体大彻大悟、从小我进入大我的超越感,体现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如乘船游长江、黄河,信步登临泰山、长城,将会唤起我们的怀古之情和热爱大自然之情,给我们以民族自豪感、崇高的使命感和对大自然的敬畏感。这种美感,不是一般在感性基础上的感官快适,也不是一般在理解基础上的心思意向的享受,而是一种在崇高感的基础上寻求超越与无限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特质无疑是符合当今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是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有利于完善人性的。从旅游审美上讲,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之问是一个层次递进或层次提升关系;从旅游境界上讲,这是一个由“兴游”到“神游”的过程。

       旅游审美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旅游的外在因素和内在情态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旅游行为;审美意识作为认识和反映现实的一种方式,包括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知觉和审美感情等因素;审美个性作为社会审美意识在个体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反映和落实,将会展现出审美感受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旅游主体各自的审美感受在程度上不尽相同,往往呈现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等多层次性。

自然景观有哪些美的特征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自然景观在旅游资源中占有主体地位,旅游资源开发者要对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和自然景观的构景特征作出正确分析.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选用适当的观赏方法,得到美的最大享受.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特色文化美、历史价值美、独特意境美和隐秘幽玄美.这四种审美特征中的某几种特征,很有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审美对象身上.所以,综合把握、灵活使用,是人文景观审美当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不懂,请google之

旅游审美有哪些特点?

       1、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有:地貌、水体、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动植物。

       2、地貌:首先就是地貌,地貌也是自然资源中最为关键且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一些其他自然风景资源和一些人文景观的基础,而且地貌也决定着风景的构架。

       3、水体: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为活跃的因素,而且也是生命力塑景的因素之一,水和山,以及动植物和建筑物交相呼应,能够增加整个风景区的活力。

       4、气象和气候旅游资源:大气是构景因素中最为活跃的最富变化的因素,它千变万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神奇景色。

       5、动植物:动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活跃最有生机的因素,也是自然生态坏境中的主题,是各地自然景观中富有生机的组成部分!

自然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

       旅游是以游览为共同目的、以旅行为手段的活动。所谓游览,就是流动性地看,也包括听。不管是现代的游客,还是古代的游客,不管他们所抱的旅游直接目的怎样不同,但是他们在旅游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游览行为,看到和听到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会欣赏到其中美的形象,产生美感这种高级的情感愉悦,而且有些人还会使美感升华,进而创造出美的事物来。这就是形象意义上的旅游审美活动。近年来,不少学者以旅游学、旅游美学和旅游社会学等为理论工具,对旅游审美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瑕瑜互现。拙文不揣冒昧,本着“批判地吸收”的原则,对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和意义进行一次系统梳理。

       一、 旅游审美活动的特点

       旅游作为一种短期性的闲暇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说,实是一种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通过旅游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是所有旅游者的共同追求,也是旅游的本质之所在。一般而言,所谓审美,指的就是审美主体对客体之内容与形式价值(如美丑)的感知、观察、审视和品评,是人对美的事物的一种带有情感的认识,具体而言,旅游审美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历史性

       旅游审美属于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活动。人类早期的旅游活动中,由于人类无法通过掌握自然规律来控制自然力,因而拜倒在自然脚下,试图通过对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朝拜以获得上苍的佑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随着历史发展,旅游审美的目的开始向求学求知倾斜,从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到郑和下西洋,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旅游审美的知识性和功利性在增加。18世纪中叶,卢梭、歌德、海涅等人掀起“回归大自然”的热潮,旅游者开始真正自觉地进行自然观光旅游。20世纪后,旅游者更多地渴望亲身参与,甚至以征服者的身份出现在自然界,希望通过亲身体验克服和净化自身的渺小和平庸,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由衷的喜悦。

       个体的审美活动也是这样。在最初的审美中,由于个人审美能力的限制,往往是匆匆忙忙,赶来赶去,到各地名胜去走马看花,浮光掠影地看个大概,选个景点赶快摄影留念,赶任务式地疲于奔命,满足于“曾到此一游,留个纪念,可以此身无憾矣!”后来个人阅历的丰富和人生体验的增加要求尽可能提高旅游的审美文化质量,充分发掘出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让自己在旅游中玩得更开心,更惬意、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这些都得益于自身审美的修养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正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有不同审美能力的人,可以从美景的色、形、音得到悦耳悦目的愉快;也可以进而从美景的表层内容得到愉情愉意的享受;也可以进而从美景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得到畅神畅志的精神提升。

       2、 休闲性

       这是旅游审美活动溶解美的体现。休闲不是空白,不是抬头看天,不思不想,无感无情,也不只是睡觉。要休闲得快乐舒畅,有丰富充实的内容,有高尚而不低俗的品味,就要有所讲究。人的生活中,不但有金戈铁马,艰苦奋斗,而且也该有泛舟湖上,徜徉于山水胜景之间,寻趣于茶余饭后,花前月下,这就有了旅游和游玩等活动。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活动。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朱熹诠释;“游者,玩物适情之谓。”(《论语集注》);王夫之说:“若艺,则与道相表里。”(《读四书大全说》)。孔子还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说明对山水之乐,可以体现仁知;知者仁者不仅喜欢仁礼,而且也喜欢山水。《论语?先进》载:孔子叫弟子“各言其志”,曾点说: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表示赞赏,就因为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仍应有优游的生活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在事功斗争中可以优游不迫,在生活中可以去除急功近利的束缚,在得到宽余的休闲时,可以在山水游览中悦目赏心怡然自乐。毛泽东在其诗词中写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这种优游的生活态度,对待风浪斗争与闲庭优游是统一的。这是说,人们有了闲心和闲趣,才能从容畅游,超越贫贱富贵的计较,到达怡然自乐的境界。休闲有不同的趣味。我们提倡的是:休闲有雅趣,生活有品味。

       3、 选择性

       选择性是人的主观性的深刻体现。旅游是有意识的人的主观活动,审美主体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审美。一是对旅游景点的选择。二是对旅游时机的选择。三是对审美中介的选择。四是对审美对象的选择。

       从美学角度讲,人有两种冲动,一种是物质冲动,一种是理性冲动。振奋性的美是两种冲动各自保持着自己的张力,并起到紧张的作用的美。由于人实际所处的状态不同和旅游资源的相异性,旅游审美也会产生两种作用,一种是使人趋于松弛的作用,一种是使人趋于紧张的作用。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人一般会选择使人趋于松弛状态的旅游地,如到海滨度假地,晒晒太阳,泡泡海水,或到深山老林幽静的环境里避避暑。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可以使人放松,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当人处于松弛状态的时候,人可能会选择一些富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旅游项目,如登山、探险、漂流等等,这种需要毅力、意志,成功后会引发人战胜大自然的豪迈壮志的旅游形式,使人打破松弛状态,使人恢复振奋。这样通过不同形式的旅游活动,调整人的紧张或和谐的状态,帮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从旅游审美角度看,旅游景观可分为溶解性美的旅游景观和振奋美的旅游旅游景观。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心境低沉之时,攀登华岳,极目远空,直抒胸臆,胸中块垒一扫而光;心情愉快,踌躇满志之时,览汉唐古迹,阅世事变迁,明兴衰之理,以告诫自己不可不察微知著,不可不防微杜渐。

       二、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

       旅游审美活动的意义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正是这些独特之处才成就了其在道德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哲学领域和政治领域的非凡意义。

       1、 道德意义

       旅游审美是人与外部事物结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特殊关系中,美与善从来就是如影随形般地纠缠在一起的。旅游审美之作用于道德,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的审美心理和道德心理的相通。一般而言,组成人的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不外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审美可能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时会发生的,这种审美情感往往是与道德情感密切相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举例说,当人们在欣赏田野上的丰收美景时,产生的审美情感总是与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的,虽然这种联系有时是模糊的甚至感觉不到,但归根到底是与丰收可能给农民带来幸福的道德情感密不可分的。对人类道德心理和审美心理最早进行自觉而深刻研究的德国思想家康德曾说过:“我们经常把建立在道德评价基础上的名词应用到自然或艺术美的事物上去。我们说建筑物是雄伟或壮丽的,乃至于颜色也是纯洁的,谦逊的或柔和的,因为它们所引起的感觉包含某种类似道德判断所引起的那种心情的意识。”这就是说,对建筑物、树林、平原,甚至于颜色的美感中,包含着类似于道德情感的意识。可见,这种由审美带来的情感冲激,不仅可以激发人们高尚的审美情趣,促使人们道德情感的升华,而且还作用到道德知、意、信、行的各个方面。诚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方志敏同志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曾写道:“雄伟的峨眉,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与夫秀甲天下的桂林山,可以傲睨一世,令人称羡,——这好比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令人羡慕的美。”正是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欣赏,从而唤起了他对祖国母亲的爱,并进而激发出他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这种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又可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爱国主义的认识、信念和意志,并化为实践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这一过程,正是长期稳定的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应该说,方志敏同志有着如此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是与他对祖国的美的欣赏和热爱是密不可分的。总之,旅游审美常把美与善、美与社会、美与人生联系起来,使人自觉不自觉地把只能指称于人的“德性”内涵赋予了自然,正是这种寓道德修养于旅游审美活动的突出表现。

       2、 经济意义

       旅游审美是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毋容置疑的。近现代旅游业属于新生的第三产业。近代旅游业是由产业革命造就产生条件的。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首创了人类第一个旅行社,为人们提供有组织的旅游服务。从此,旅游业进入近代时期,旅游由以往个人的消费活动向商品化方向发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旅游业进入了现代时期。这个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恢复与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世界朝着和平民主方向前进,旅游业便突飞猛进,在内容、形式、规模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内容上,旅游成了人民大众的社会活动,而且以审美为共同目的、行为和效应的倾向更为明显;在形式上,大型客机、新型车船等现代化旅游交通工具使旅行速度大大加快,使旅行更加安全、方便和舒适,使游客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和长距离的旅游;在规模上,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例如1996年在我国旅游的国际游客达五千多万人,国内游客达六亿多人),旅游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性质上,旅游业成了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现代旅游审美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其一,扩大经济收入,平衡国际外汇收支,促进货币回笼。旅游审美的经济收入,包括旅游企业向游客收取的旅游服务费用和旅游商品交易的货币。从国外游客那里获得的这种经济收入是外汇收入,这意味着旅游业所在国增加了财富,有利于它平衡国际外汇收支。我国的现代旅游

旅游心理学旅游景点设计中感知觉特征运用有哪些

       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则,笔者认为此是古典美学的精髓,在旅游美学中亟应继承和发扬。真即符合客观规律,真实是美的基础,不真则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则是在真、善的基础上最佳的感性显现。追求真、善、美统一应该说是旅游美学重要特征之一。

       在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观方面,人们不满足大自然的恩赐,依靠物质力量和聪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观,收得较好的经济实效本无可厚非。但各地微缩景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什么世界名胜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沦为宣传封建迷信鬼文化之类所谓景观,随处可见。除了暂时的经济效益以外,更无审美教育可言。随着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不久必将被唾弃!此风不宜提倡!尽善也,未必尽美也!这些杜造的伪景观,不真实,美也就无从谈起。什么美的享受和审美教育岂非全落空了吗?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与善的基础上,以其赏心悦目的形象,诉诸人们的感官,唤起令人愉悦的审美感情。当徐霞客登上莲花峰,目睹黄山万峰起伏、云雾奔腾的迷人景色时,他不禁“狂叫欲舞”起来……这就是黄山给霞客带来的强烈美感。旅游美感使人身临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体感的特征,只有旅游能给人从游、观、听、嗅、触等多方面获得美的信息量。不难设想人们置身于舞台布景一样的人造景观中会产生什么激动人心的美感啊!

       “美丽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到大自然中去,面对祖国的美好河山,可以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今日在长江三峡的崖壁上,尚可看到当年抗日将领的题刻“驱逐倭寇”。祖国锦绣山川,岂容敌蹄蹂躏!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回想半个世纪前,中华大地,烽火连天,狼烟四起,我炎黄子孙为抗击日军入侵,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史绩!淞沪决战,宝山喋血,罗店鏖战,四行仓库八百孤军……今天已经很难寻找当年的遗迹了!笔者日前去浙江南北湖旅游,此处位于杭州湾澉浦附近,正是当年日军登陆点,健忘的人们不肯在此立一块小小的石碑,宁可不惜工本修建子虚乌有的谭仙城!想起苏联卫国战争后,所有战场遗址都建有高大的纪念碑,无名英雄墓地燃烧的火炬终年不息,鲜花花环常年布满四周,人们永远追思英雄的不朽业绩。可是在我们脚下这块以抗战闻名的土地上,竟然找不到一块纪念碑,一座雕像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惜如此真、善、美的旅游资源被历史尘土湮灭了!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都应以真、善、美一致的原则,审慎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里有一个@①别问题,各地旅游部门的决策者也有一个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刻不容缓的任务。

       “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五千年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艺术,蕴藏着无限深厚的美的景观,正待我们眼睛朝下,深入发掘,综合利用。罗丹有一段名言:“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是在叫喊旅游资源贫乏吗?其实,各地区都有许多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潜在资源,浙江镇海的经验,值得注意,他们耗资千万,已经开发和恢复了许多近代反侵略战争的海防遗迹,让历史告诉未来!不久将建成东南沿海颇有特色的新的旅游胜地。

       在风景区发展旅游业,千万不可忘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原则,具体地说按照风景美学规律办事,它的核心是保护自然美。要审慎处理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不要为发展旅游,而去炸山填谷,毁林断流,破坏自然景观!众所周知,自然风景的形成,有其漫长的时间过程,一旦破坏,难以补偿。黄山如果没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也就不成其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世界级旅游风景胜地了!

       对于各地的旅游饭店建筑来说,要以建筑美学、环境美学和风景美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饭店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全方位的审视,特别要妥善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要以人(旅游宾客)为中心,协调自然——人——建筑三者关系,要从旅游者审美心理、思想观念和文化需求出发,尊重人,尊重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统一的艺术构思。这里仍然要强调真、善、美相统一的基本美学原则。真,也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善,也就是实用性,功利性,引申为经济效益。在实用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下,争取将旅游饭店建造得优美舒适,千姿百态,充满迷人的魅力,以吸引中外宾客,远悦近来,宾至如归。当然,从建筑造型、庭园绿化到室内设计,均需精心设计。既要有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又要有时代精神。饭店建筑和美学问题,也是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范畴。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莫过于让旅游者去观赏艺术品。“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盎然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丽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固、积淀下来,留传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情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李泽厚《美的历程》)辉煌的文化艺术是永葆美的魅力的人文景观,中国在此具有巨大的优势。各地旅游部门应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一大批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让文物古迹直接与游客对话。保持它原有的本色,切忌画蛇添足,整旧如新,以致弄巧成拙!为了更好地向观念介绍各种艺术特色和风格特征,旅游美学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国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青铜器和陶器等艺术品作深入的研究,充分揭示它的美学特征和时代风格。如被世人赞叹不已,被誉为“世界第八个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如此震撼人心?引人嘱目,它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究竟何在?最主要的是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时代精神。秦俑的艺术特色是高度的写实性和人物形象刻画的典型性,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这是中国早期雕塑艺术普遍特征,到了西汉,霍去病墓前石雕,风格上转向写意,手法更加洗练。从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古典雕塑艺术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纪念性、象征性和装饰性。它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要而创作,而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托物言志”、“寓意于物,”往往通过某种动物去表现人,象征一定的意念。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采取装饰手法,美化作品形象,寄托作者自己的审美理想。

       旅游美学与艺术美学关系密切,绘画美学、书法美学、音乐美学和建筑美学等等学科都和旅游美学有多边缘、多渗透的关系。一个称职的旅游工作者,不可不对此有较深的理解。为此,旅游院校必须加强艺术欣赏教学,所有短视的做法,都是不合时宜的。

       关于提高旅游工作人员自我审美修养和形象设计,也是旅游美学不可忽视和研究的课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属于社会美的范畴。我们必须加以切实的重视。

       心灵美是一切美的核心。也就是善。西方美学家对美即善的说法颇多。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宣称:“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亚里斯多德曾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是因为它是善”。孔子也曾提倡美与善并举。他说:“尽美矣,也尽善也”。就善而言,它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行为的道德规范。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如果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就那善就美,否则就恶就丑。具体的说要爱国、正直、诚实、真诚而热情,不做有辱国格、人格之事,做到“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也是我们共同的道德规范。

       “诚于中而形于外”、“外秀而内美”。旅游工作者是美的使者,故有必要重视自身形象设计。言谈、举止、仪表、仪容、礼节、礼仪和风度等等都要达到美的要求。

       素有“礼仪之邦”和“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华民族,历史强调“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做到“量体裁衣”、“修短合度”,创造了高度的服饰文明。关于仪表美。这里涉及人的形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结合。应是比例匀称、发育正常的健康美,而不是追求纹身束胸的病态美。“三分长相,七分打扮”,人的服饰美要求服饰得体,和谐,入时。做到端庄、整洁、大方。不必追求奇装异服,有失仪容。发型要根据职业特点设计,基调是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干净利落。不必追求奇特怪异,披头散发。给人累赘拖沓之感。

       语言美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精炼,言调悦耳,热情亲切,文明礼貌,若能稍带一点幽默风趣更佳。

       谈到风度美,那是更高层次的美学追求。它既反映人的外表,又包含人的内在品质;既表现人的外貌、举止、仪表、仪态,也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学识、修养、性格和气质。所谓风度美也就是人的人格力量之美。是人的外表与内在高度统一的综合表现。我们说某人风度好,决不是仅仅是指他的外表,而是内外结合起来作出评价。大略的说,应该是坚定庄重,高雅大方,潇洒脱俗,不卑不亢。在旅游接待工作中,特别要克服崇洋媚外的心态,给人以质朴美好的印象。

       古人云:“人咸知饰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就是说人们往往只注意外表的修饰,而忽视内心修养的自我完善。这确是人们的通病。离开了人的内在美,不论他外表如何漂亮,只能是徒有其表,根本谈不上美。对于旅游接待人员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美的服务和优质文明服务了。

       记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常厌恶他漂亮的外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指出:“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都象一块淤泥!”“人不是美丽了才可爱,而是可爱了才美丽!”诚哉!斯言。

       综上所述,旅游业确是一种美好的事业。美学历来与旅游有着不解之缘。而旅游也离不开美学的指导。

       旅游学的神圣使命是告诉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提供美的服务,增添美的魅力,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

       仅供参考!

文化旅游中的审美形式是什么啊,,,,,,,,急求答案!!!

视觉特征、听觉特征、触觉特征。

       1、视觉特征:景区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构造等视觉元素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风格,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引导游客的行为,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听觉特征:景区可以通过音乐、声音、语言等听觉元素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和情感共鸣。

       3、触觉特征:景区可以通过材质、质感、温度等触觉元素来创造出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场景,让游客更加投入和参与。

旅游者需要具备哪些审美能力?

       旅游的审美形式有很多种,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抗拒自然能力的增强,自然之物大量地进入到人类的生活圈中,推进了自然审美文化的萌芽。

       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自然美虽然不是人所创造的,但却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和灵性而赋予她的。人们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审美客体的出现,始于中国的先秦时期,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是以山水风景描写作为起兴的。春秋末期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明显地流露出对自然美的关注。战国时代的庄子则更进一步,他不仅提出“天地有大美”的观点,还指出天籁、地籁高于人籁,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肯定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独立存在的第一人。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形势动荡不安,道家思想和玄学思潮甚嚣尘上,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前相比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解放,自然界逐渐成为人类审美的一个独立领域,观赏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蒸霞蔚的自然景色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已成为一种时尚,故能有“倾耳听波澜”的谢灵运、“性本爱丘山”的陶源明这一类的名人涌现以及山水艺术创作的勃兴。

       至唐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进步,人们欣赏山水之风趋盛,于是涌现出了以李白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山水派诗人,从而将自然审美推向了兴盛阶段。特别是李白,他“须行即骑访名山”、“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以极其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吞吐宇宙的豪迈气概,赋予大自然以崇高的审美价值。

       自然美无疑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形式与变化韵律之美,只有当自然的物态形式和变化韵律与旅游审美主体的生命韵律形成某种“同构”关系时,这种物态的自然才能获得审美的文化价值。自然界是广袤浩瀚的,以其为载体的物态旅游审美文化具有无限的意义。

       2.社会审美

       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现出来。旅游者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

       社会审美的对象主要是由人的存在和活动所构成的人类社会,其本质则是由人的精神性存在的心灵、品格、情操、智慧、情感、理想等所构成。当然,人的这些精神性存在只有在外化为感性的物质存在时,才能成为可以直观的对象,成为旅游审美的客体,此即所谓:“诚于中而形诸外”。因此,社会审美的对象既是有韵味的物质文化形式,也是有意味的精神文化内涵,而主要是有意味的精神文化内涵。

       旅游社会审美与旅游者所处的社会制度和个人的社会功利意识直接相关,这就使得旅游社会审美的表现则更为复杂,旅游活动中的社会审美文化,可以说是客源地和接待地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功利意识相互碰撞的火花。

       3.艺术审美

       旅游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艺术品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意图,遵循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象。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正因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审美享受,它才能进入旅游领域,成为旅游审美文化的一种载体。

       艺术美是人创造的,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形象性特点。基于艺术作品的这两个特点,旅游艺术审美与其说是艺术品与旅游者之间“同构”关系的发生、深化,不如说是旅游者与艺术创造者通过艺术品这个“媒体”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因而艺术审美具有对旅游主体的主导性和强制性,即旅游者审美时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艺术创造者主观意图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说,只有当欣赏者把握了创作者的真实意图,艺术品的魅力和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艺术审美对旅游者的反馈影响独特而深刻,旅游艺术审美不仅具有娱乐作用,还具有审美认识和审美教育作用。

       美学家叶朗认为“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

       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这

       里所说的旅游,应当是指旅游活动的主体部分——消遣观光型的旅游,至于差旅型和个人

       事务型的旅游,则应另当别论。叶朗先生的这一论点虽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至少可以肯

       定,对消遣度假型的旅游来说,审美是其最重要的活动内容和目的之一。因此,研究如何

       提高旅游观光活动中的审美效果,对于提高旅游(在此、及下文所提及的旅游都是指消遣

       型的旅游)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柯平先生在其专著《旅游审美活动论》中认为“任何质量、能量、动量以及信息的

       相互转化、交流作用及释放效应等等,均是在一定的‘场’内实现的。电磁有电磁场,引

       力有引力场……推而论之,审美,亦有审美场。”然而,什么是审美场呢?该书中没有作

       答。

       笔者认为,审美场应当是指由审美客体产生的、存在于审美客体(对象)周围的,具

       有审美价值的空间信息。这就是说,审美场因审美客体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没有审美客体,

       也就失去了审美场。审美场是审美客体的审美价值在空间中的具体体现和存在形式。同时

       ,不同的审美容体具有不同性质、不同质量、不同强度的审美场。例如,北京颐和园中的

       万寿山与上海外滩边的黄浦江,两者具有的审美场不仅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且,还具有不

       同的质量和不同的强度。即便是同一个审美客体,其四周的审美场值,也因时间、空间等

       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某尊雕塑这一审美客体,就空间方向而言,其正前方

       的审美效果最佳,即其审美场值最大;而其两侧方则次之,背后方则最小。就空间距离而

       言,如果这尊雕塑的高度为h,则在距该雕塑2h-3h的区域内的审美效果最佳,也即其审

       美场值最大;当空间距离大于3h或小于2h时,其观赏效果渐次,即其审美场值渐小。而从

       时间来说,主要影响因素是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光照亮度和光照角度。一般来说,当阳光从

       雕塑的前方以45°的高度角投射,即当太阳处于雕塑的前侧方时,其观赏效果最佳,即此

       时的审美场值最大;而当太阳逐渐上升为顶光、或下降或背光时,其观赏效果渐次,即其

       审美场值渐小;倘若处于黑夜无光照的情况,此时几乎没有任何观赏效果,也即此时的审

       美场值趋近于零。以上分析当然不仅只是限于雕塑,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审美客体,不论是

       山林花木、江河湖海,还是亭台楼阁……在不同的空间、时间等情况下,都有不同的观赏

       效果。换言之,任何一个审美客体,其周围的审美场值之大小是随着空间位置、光照时间

       等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的。由此,就给我们的旅游发展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任何一

       个旅游景区内,虽然具有同样的旅游景物审美客体不变,或说硬件设施条件不变,但是,

       如果让游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采用不同的软件方案)来游赏,由于景区在不同

       时空条件下,其审美场值大小有差异,则其观景游览活动所获得的审美效果将会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旅游景区,不需要增加任何景观建设(不需要增加资金投入)

       ,只要调整游览的时间、路线,以及让游人驻足停留的观景(位置)点,就可以有效地提

       高人们在该景区游览的审美效果。因此,研究和把握各种各类的旅游景物——审美客体的

       审美场值在不同时空情况下所呈现的变化规律,弄清各类审美客体在什么时空条件下呈现

       出的审美场最大值(即各类景物在什么时空情况下具有最佳的观赏效果),就能以此来规

       划和安排旅游者对各类景物的游览程序,改善景区的旅游效果,因而,就是一项颇有运用

       价值的工作。

       在引入“审美场”的概念之后,为了研究旅游审美效应的规律,王柯平先生采用建立

       数学模型的方法,推出了一个反映审美效应与其他相关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公式:

       E=O×E×Sa…………(1)

       式中:E=Effect〔审美效应(笔者认为:审美效应容易使人觉得这是一个审美客

       体外在的审美影响或作用。实际上,这里所探讨的是审美主体在相关条件下获得的审美收

       益和效果。因此,本文将E改称为审美效果)〕O=Object(审美客体)F=Field(

       审美场)S=Subject(审美主体)a=ability(审美能力)

       借助于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概念、研究方法、数学表达形式来探讨社会科学中的某些问

       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思路,它能拓展我们的思维。以数学表达式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之用语言文字来叙述,具有简要、明晰,以至能将事物之间的定性关系推进到定量关

       系,从而可以对事物作出定量计算等优点。然而,这个关于审美效果的表达公式却有以下

       一些欠妥之处:

       第一,该公式所表达的基本涵义,是审美效果(E)的大小与审美客体(O)、审美场

       (F)以及审美主体S)的审美能力(a)有成正比例的关系,即EocO·F·Sa。由于E、O、

       F.S“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属于不同性质的事物量,因此,上述正比例关系要用等号相连

       接,其间必须要乘上一个当量转化的系数(k)。即要划等号,则应当是:E= k·O·F·Sa。

       第二,当我们引入了审美场的概念之后,审美客体所具有的影响审美效果的作用和因

       素就体现为审美场了。这正如物理学中的磁体与磁场一样。引入了磁场的概念之后,磁体

       所具有的磁力作用,已经转为由其磁场来反映和体现了。所以,在进行有关磁力效应的计

       算时,就只需运用磁场强度这一物理量,而无须再将磁体也纳入公式计算了。同理,将审

       美客体(O)与审美场(F)同时归入审美效应的计算公式中就是多余和错误的。

       第三,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在原公式(1)中体现为Sa也是不妥的。对此,可以举个比

       较极端的例子来反证说明。譬如,假若研究的审美主体设定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S1),

       我们知道婴儿是没有任何审美能力的,故其审美能力a1=0。如若将该婴儿置身于某一旅

       游景区内的某一审美客体(O1)的审美场(F1)中去进行审美,则其所获的审美效果(E1

       )也应当为零。但若把该婴儿的审美能力a1=0等项代入原公式(1):E=O·F·Sa来进行

       计算,则有: E1=O1×F1×S1 °。根据幂指数的运算法则——任何底数的零次幂都为一

       ,则应有:E1=O1×F1×1,即 E1=O1×F1。根据上面“第二条”的分析,公式中的O1

       应当不要,那么,最后就得到了:E1=F1。而审美客体(O1)不论是什么景区的什么景物,

       其总有一定量的审美场(F1),即F1≠0,因此,E1也就不等于零了,这便与上面一开始就

       得出的分析结论——婴儿放入审美场(F1)中所获的审美效果(E1)应当为零相悖了。通

       过这一番反证即可得知,以Sa 这种幂指数的形式来表达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是不妥的。

       那么,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公式来作为计算或表达审美效果的数学模型呢?为了得到正

       确的结论,我们必须弄清楚人们的审美效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现对影响审美效果的有

       关因素分析如下:

       1、审美场(F)——人们的审美活动获得的审美效果,直接受(审美客体“散布”于

       人们当时进行审美实践的那一观赏点的)审美场之强弱的影响。对于同一个审美主体来说

       ,不论是由于审美客体自身的美感信息丰富、美学价值大、美质品味高,或是由于主体审

       美时所处的时空条件好等等原因导致,只要他进行审美当时当地的审美场值越大,则他进

       行审美观照后所获的审美效果也就越大。由于审美场(F)是由审美客体(O)产生的,所

       以,我们可以把这层关系表述为:EocF(O)。

       2、审美能力(A)——倘若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审美场,例如,于某一确定的时刻,在

       某旅游景区内的某一具体的空间位置上赏景,那么旅游者(即审美主体)的审美能力越强

       ,则其游览赏景后所获得的审美效果就越大。由于审美能力(A)是审美主体(S)所具有

       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第二方面的关系表达为:EacA(S)。

       3、审美观照时的专注和投入程度(P= Pay attention to)——人类的审美活动是

       一个复杂微妙的、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心理过程。审美效果的充分获得,需要审美者全

       身心的投入、专注地进行审美凝神观照,通过视听等五官的感知、思维的联想、情感的交

       流、深入的领悟和理解等多种审美心理活动的交相引动机制,逐步地获得美感——由第一

       层次在生理基础上感官“悦心说意”的中级美感,最后达到在精神、情感和理性上的“悦

       志悦神”的至高审美境界。因此,既使是同一个旅游审美者(其审美能力A(s)是某一个

       恒定值),在某一确定的时空条件下,面对某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此时的审美场F(O)也

       是一个确定值),但是,如果该审美主体进行审美观照时的专注和投入程度不同,则其所

       获的审美效果就会不同。如果审美者在审美的当时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心态积极、审美

       时间充裕、审美对象的美感特性和品味正好符合自己的审美情趣……各种相关因素处于良

       控状态,则其审美能力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审美效应;倘若当时他精神

       疲倦、情绪不佳、心态消沉、审美时间仓促、审美客体的美感特质和品味与其他的审美情

       趣相去甚远……各种相关因素处于恶性状态,走马观花式地“到此一游”,则其审美能力

       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所获得的审美效果就会较差。由于审美观照的专注和投入

       属于审美主体的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第三方面的关系表达为:EocP(s)。

       把以上分析到的、影响审美效果的三个方面加以综合,于是,便可以得出下面这个新

       的反映审美效果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EocF(o)·P(s)或:E=K·F(O)·A(S)·P(S)

       该公式体现出人们审美所能获的效果之大小,与其当时所在的审美场值的大小、审美

       者本人具有的审美能力的大小、及其审美当时专注和投入的程度成正比例的关系。该公式

       的创立难免还有欠妥之处,但比之原先的公式(1),应当说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

       该公式的提出,对促进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例如,为了提

       高旅游观光的审美效果,根据这个新创的公式,就应当从研究以下三大方面着手:1.在

       旅游景区内如何为旅游者提供最佳(大)审美场;2.如何提高旅游者的审美能力;3.如

       何促进旅游者在旅游审美赏景时更加专注和投入。就第3方面来说,我们应当注意:(1)

       旅游活动安排不要太紧张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游客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这样,游客

       才能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地投入旅游观光活动;(2)避免顶撞游人使之生气,提供周到

       优质的旅游服务,这样,可以促成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情绪;(3)导游

       人员既要把握旅游景物的美感特性及其品味,又应当尽量了解自己所带游客的审美情趣,

       进而研究两者之间有哪些相近相同之处。然后,便可以此作为自己导游内容展开的重点,

       从而,促成游客对所观赏的旅游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心态;(4)根据各个具体游

       览观景点美感信息量的多寡(即审美场值群星的大小),相应地为游览活动安排合理而充

       裕的观赏时间。通过做好以上多方面的工作,就能促成人们在旅游观赏时,充分发挥出自

       己审美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更加专注、更加投入地进入审美境界,从而获得更加

       理想的旅游审美效果。

       作者简介:管宁生( 1947-),湖北人,云南大学工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硕

       士生导师,从事旅游美学、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On Aesthetie Field ana Effect and Their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GUAN Ning- sheng

       (College of Commercid and Tourism Management, Yun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Key words: aesthetic field; aesthetic effect; utilization for tourism

       Abstract: The essay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e aesthetic field and aesthetic

       effect and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 fluences upon them. At the same time, it

       expounded their utilizing values in todrism.

       参考文献:

       [1]王柯平.旅游审美活动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2]乔修业.旅游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3]钱今昔.中国旅游景观欣赏[M].合肥:黄山书社,1993.

       [4]仇学琴.现代旅游美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旅游热门景点透露的美学特征有哪些”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