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鲁木齐二道桥名称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新疆二道桥是什么意思_新疆二道桥

据史料记载,二道桥在清朝时期就商贾云集、名扬四方。

二道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它是当时沙俄在乌鲁木齐划定的“贸易圈”的北端分界线。

二道桥原本是一座桥,桥下亦有潺潺流水。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1771年曾用“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对当时的乌鲁木齐进行生动描绘。在位于城南东高西低的地段,有一座木结构的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从宁夏湾通向河滩的排水沟经过桥下,此桥便是二道桥。

二道桥市场,始于1881年,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系乌鲁木齐发展旅游业的“四个一工程”之一,乌鲁木齐“新十景”之一,作为自治区十大市场之一,是乌鲁木齐唯一的民族商圈。

天山区辖区自清代就是乌鲁木齐的商贸中心,辛亥革命后,随着俄商“洋行”的衰落,吐鲁番、托克逊的棉花、瓜果,库车、和田等地的地毯、干果,从伊犁、塔城转销来的苏联“洋货”和内地运来的日用百货都在这里出售,还有各种摊铺、油坊、铁匠铺等布满街道两侧,这就是最早自发形成的二道桥市场。

新疆和平解放后,随着城墙的陆续拆除,护城河的填平,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内城外完全连为一体,从南门到三屯碑的路段已无须设桥,头道桥、二道桥也由此失去功能,先后被拆除。头道桥因仅为单纯桥的作用而被遗忘,而二道桥则发展为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商贸聚集地,内涵得到延伸,演变成民族商贸的代名词。

在50年代初期,在自然形成的二道桥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这里陆续建成了民族商场、团结剧场等建筑,成为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商贸区。

如今,二道桥已成为汇集我国新疆和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的“金商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购物。二道桥市场以其恢弘壮观的气势使古老的二道桥焕发出了现代的气息。

乌鲁木齐二道桥名称的来历是怎么样的?

“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这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1771年对乌鲁木齐的生动描绘。清宣统年间,在南梢门子外有一座木质桥,叫头道桥。在位于城南东高西低的地段,有一座大小与头道桥相仿的木结构桥,二道湾的一股清泉从桥下潺潺流过,“二道桥”由此而得名。就是这座看似不起眼的木桥,百余年来,它每天都承载着数不清的金银和商机。彼时的二道桥附近已形成边城第二大商业中心。乌鲁木齐60%的少数民族集居在这里,民族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工艺技巧之人无一不备”是那个繁华盛世最好的写照。故此,二道桥在清朝时期就商贾云集、名扬四方。

南疆的土布、干鲜瓜果,和田的丝绸、地毯、桑皮纸,库车的疙瘩胰子(肥皂),焉耆的蘑菇,在这里都能买上。经营民族靴鞋、服装、石料、车马套具、手工造纸、小五金、笼箩木器以及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进口商品的大小商贩们在这里云集。白天,这里车水马龙;夜幕降临,街道上盏盏马灯,夜市到处热气腾腾。民间乐手们边弹“热瓦甫”边大声歌唱,多种民族文化的交融,使二道桥充满了浓郁民族风情的异域情调。

二道桥延续百年的繁荣,也造就了许多名铺名商。这里曾有一条“洋行街”,是外国商人早年在乌鲁木齐开设商行的地方。那时开设在“洋行街”较大的俄商洋行共有8家,鼎盛时期(1907年)增至30余家,许多商行还在吐鲁番、奇台、塔城设有分店,许多经营者都成为暴发户。

二道桥,成为财富的象征,也成为新疆乃至中亚的民族商贸中心,远播到中东伊朗及叙利亚等国。

二道桥在历史上是现解放路和天池路交汇处的一座跨越防洪渠的木桥.清光绪七年(1881年)!

之所以称为二道桥,是因为当年在南梢门子外还有一座木质桥,大小与二道桥相仿,叫头道桥。所以这里就被称之二道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