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专业的英语翻译

专门给你找的..

1. 可以适当的增添

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两个民族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有些内容在原语国家可能尽人皆知,但外国人却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对原文中一些带有原语文化色彩和历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就可以添加解释性翻译,将这部分知识补充出来,避免译语读者的误解甚至不解,做到内外有别。例如:

例1. 林子的边上原来有一个洞,传说白娘子曾经在这里修炼。

Near the forest there once was a cave which wa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the 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 cultivated herself according to Buddhist doctrine.

这句话如果完全按照原文翻译,可译作:Near the forest there once was a cave which was said to be the very place where Lady White cultivated herself。这样的译文外国人也能看懂,但很可能产生不解:中国的怀特太太是谁?为什么会在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洞里修炼?添加了legendary heroine of the Story of the White Snake,游客不但容易理解,还会对传说故事有所了解,从而提高了旅游兴趣,加深景点印象。在实践中甚至还不时见到译员将整个故事进行介绍的情形。

在旅游翻译中,传统节日也经常需要类似的解释性翻译。特别是当游客对传统节日、风土民俗很有兴趣时,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补充内容。比如傣族的“泼水节” 就可以译作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an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lashing water to each other ;“端午节”也可以译作Dragon Boat Festival—a festival to memorize Quyua—a famous poet and statesman of Chu Kingdom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ho finally killed himself by plunging into the Miluo Rive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in the year BC 295 ) 。

从理论上说,增添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只要是与原文相关或理解原文内容所需要的背景知识都可以加入,比如历史年代,生卒时间,人物身份及其历史贡献,地理位置,音译名称在原文语言中的含意等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翻译的侧重点、游客兴趣、必要性以及时间等因素等却往往限制了增添的内容和详略程度。

2. 应该适当的删减

中国人在描写完一个景色之后,常会引用一段名人的话或者中国古诗作验证,这样会让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可是这类补充性信息对外国人和译员来说,却往往是不大不小的负担。甚至有时候这些描述不但对原文理解没有帮助,还会让游客更觉糊涂。在旅游翻译时,如果没有特别目的和要求,这样的文字常可删去。

另一种情况是,汉语在介绍美景时倾向于使用华丽的词藻和各种各样的修辞格,甚至几个连用的词表示的都是类似的意思。在英语口语中,这种华丽并不实用,意义相似甚至雷同给人的感觉也不一定美,所以翻译的时候可做适当的删减,只要把美好的感觉传达给客人就可以了。

比如在一个上海桂花节的文字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

例2. 这里有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袭人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各种桂花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香扑鼻而来。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the fragrance.

原文中对各种桂花的名称和特点作了详细介绍,词藻华丽、句式整齐,读起来让人身临其境、沁人心脾。但对现场翻译来说,费尽心思去翻译这些词句显然是得不偿失。试想一下,在那繁花似锦的桂林公园里,还有什么溢美之词可以比得上那桂香宜人的自然之美?这里的译文就将四种桂花的名称全部略去不提,描述语言也高度概括,虽然在修辞效果上有一定的损失,但在口译实践中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例3. 对于久居在一个城市的人,放下经年累月循环往复的工作,带上家人,或约三两好友,到百里千里之外的地方走走看看,总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况且,又逢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年的国庆长假让人心驰神往的,就是------去外地、游山水。

不过在这样的旅游旺季出门难免会碰到诸如车牌、机票难卖、住宿紧张或票价上涨、热门景点人山人海等问题,让你有遭遇“人灾”的烦恼。所以,选定方向和地点、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是保证出游好心情的关键。

Getting out of town is a great way for urban residents to celebrate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especially those who want to spend quality time with their families. // But many people will have the same idea and some difficulties with your trip that can be expected such as a shortage of train tickets, crowded hotels and transit depots. // So you’d better take all the possibilities into consideration before you begin your tour. // Carefully developing a travel plan can ensure you have a better trip.

分析原文语境,知道这是一则旅游广告,作者适当采用了“煽情”的手法,向读者巧妙地传递广告意欲表达的旅游商品信息。翻译时译者只要抓住这一意图,将其中的主要信息分解出来,结合考虑英语广告规范,以简洁明了为宜,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大幅度删减,短短四句便囊括了原文长长两段的内容,语义更为浓缩集中,一目了然,不但能将原文的实际内容在译文中正确表达,而且加强了译文效果。

3. 视情况适当的改写

在旅游翻译中,有些名词、术语是该国家或该地区特有的,如果直接按字面翻译,游客根本听不懂, 这时就不得不改变说法。例如,在成都武侯祠的介绍中有这样的句子:

例4. 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

Liu Bei died of illness in 223 at present-day Fengjie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was buried here in the same

year.

这句话想让普通的外国游客弄明白并非易事,其中的“章武三年”和“白帝城”就是两个难点。如果不是对中国历史有相当的了解,这里的时间和地点都毫无意义,不妨考虑改变说法,换用公元纪年和今天的地名,同时略去较为次要的“五月运回成都”。

有一篇西班牙萨贡托市的旅游小册子在翻译的时候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写。由于原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该市重工业发展得景象,对于想逃离工业污染寻求西班牙阳光的西方人而言,这一宣传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了有效实现旅游翻译中的“诱导”功能,对本文中这一部分内容只能“适当重写”。这就告诉我们,翻译时的调整和改写要切合旅游翻译的实情,传递信息,诱导行动,雅俗共赏,唤起受众应该是旅游翻译最根本的目的。旅游翻译的首要标准应该是译语的“可接受性”,包括可理解度、文化上的接受心理以及内容上的吸引力三个方面,就是说译语应该具有较好的表达力、亲和力及趣味性。

旅游翻译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

1. 语言和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差异在旅游翻译过程中应该引起充分重视。不同国家的语言、风俗、兴趣等多有不同,在旅游翻译中应该细心甄别、求同化异、查漏补缺。

就语言差异来说,忽视的后果就是产生Chinglish。事实上,在旅游翻译领域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例如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热烈欢迎……”被译成“Warmly welcome…”。虽无语法错误,但听起来却很是别扭,不如改为 。“小心路滑”有人译为 ! 这就不 “A warm welcome to…” “Notice: The roads are very slippery ” 符合英文的标语习惯,可以改为“Slippery Road (Be Careful )!”。如果是室内,还可改为“Caution:Wet Floor!”

文化上的差异和缺失也往往是翻译的难点,弄不好还会在无意中得罪了客人。最有趣的是living guests, 这是一家酒店通知上对“住宿的客人”的表达。谈到这个表达法之前,我们先来听段对话,是一位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和一位来校参观的美国旅游者的谈话:

Student: Where do you live? (学生:你住在哪儿?)

Tourist: I live in California. (旅游者:我住在加利福尼亚州。)

Student: … Where are you staying? (学生:…… 你呆在哪儿?)

Tourist: I’m stay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旅游者:我呆在国际饭店。)

对话中这个学生很快意识到live 和stay 的区别而改口。他原来想知道对方住那个饭店,但由于汉语中表示长期定居的“住”和短期逗留的“住”是一个字而受到干扰。所以,要指出是“住宿的客人”,应用staying guests, 即使酒店里有长期居住的客人也不该用living guests,因为它还表示“活着的客人”。宾馆又不是殡仪馆,因而不会有dead guests!

文化上的缺失比如“秦始皇”仅仅译成Qin Shihuang, 可能外国游客就无法理解,如果适当补充历史背景,增译为“Qin Shihuang, the first emperor in the Chinese History who unified China in the year BC221.”就更能被外国游客所理解。

2. 切忌望文生义

如果懒于思考,只看文字的表面意义,不管景点的实际情况,或者根本就不懂相关的知识都可能造成错误的结果,给外国游客造成错误印象,甚至影响到景点的形象。

例如“草堂寺”中的“草”就有人简单译成straw,给人的感觉是这个cottage全是用straw建的,没有别的材料。其实我们知道,这种茅草屋只有房顶是用茅草覆盖的,所以不妨将其译成thatched cottage 更好一些。

又如第一节提到的“桂林公园”,其英语译名至少有“Guilin Park”、“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和“Laurel Park”三个,哪一个更好呢?首先,句中提到的公园位于上海徐汇区的漕宝路桂林路,显然第一个名字会让人产生误解,以为是在桂林(汉语中虽然也有此嫌疑,但毕竟含有“桂花林”的意思,可算作双关)。再看后两个译名:细究起来,Sweet Osmanthus指木犀科的“桂花”, Laurel则是樟科的“月桂”,是两类完全不同的植物。根据实际情况和后文的品种描述,可以断定第三种译法也是错误的。

再如有游客谈到一次去New Otani(长富宫)饭店,进门后问一位接待员:Excuse me, where’s the restroom? 她毫不犹豫地手一指,游客抬头望去,原来是摆着沙发椅的供客人休息会客的地方。显然,这位接待员没明白我要去的不是休息室,而是厕所,用restroom取代toilet听上去很委婉;有些美国人还称厕所为comfort room, 这不仅委婉,而且诙谐。公关场所的休息处是lounge 或lobby.

3. 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准备

旅游翻译既属于口译范畴,又不同于一般的口译,它涉及多种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传说典故、诗词歌赋等等各方面,因此对译者的要求很高。

早年曾有一名翻译人员不明白“释迦牟尼涅磐”这个图片中的“涅磐”二字,一位随行人员告诉他“简单的说,就是释迦牟尼逝世的意思。”于是他就将此图片说明译作“Sakyamuni passing away”。

而实际上,涅磐并不仅仅是pass away,而是佛教中用来指一种生死轮回之后获得的精神境界,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涅磐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

又如:南京雨花石博物馆的翻译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雨花石”的“石”到底用哪个词好呢?有人建议用pebbles(small stone made smooth and round by the action of water,即小圆石或卵石), 从外形上说这个词好像比较合适。但它在外国人看来有肮脏的含义,因此pebble应该放弃。Stone是石头的总称,而且除了表示石头外,还可以表示precious stone,即珍贵的石头。所以最终还是选用了很常用的词,译为“Yuhua Stone Museum”。

还有,在一般的导游活动中,“碑林”可以译为“Forest of Stone Tablets”,面对考古专家时也可以选用更为艰深的“Forest of Steles”。因为Steles是希腊考古学方面的一个词,专指刻有文字或图案的石板、石柱。普通的旅游者几乎都不知道这个词。甚至有一位澳大利亚的语言学专家看过西安碑林的画册和导游词后也指出,stele 这个词他是借助词典才知道的。这样的译文虽然更忠实于原有名称,但极少有人能懂又有何用?所以,有时候旅游翻译中还要根据翻译对象和目的调整专有词汇的表达方式。同样的道理,“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也不一定非要译为“Neolithie Age”和“Paleolithic Age”;“New Stone Age”和“Old Stone Age”完全可以胜任同样的任务。如果碰到更为复杂的情况,

由此可见,旅游翻译不但要力求准确、充分体现原语的信息及语言风貌,更要起到扩展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

上海迪士尼有哪些亮点?

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亚洲第三个,世界第六个迪士尼主题公园。乐园包含六个主题园区: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宝藏湾、明日世界、梦幻世界,并将拥有全球迪士尼主题乐园中最大的奇幻童话城堡。

上海迪士尼乐园体现了很多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最近上映的《功夫熊猫3》里面的动画形象,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符号,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体验东方文化的魅力。毕竟在东方文化上,日本和香港并不是主流,上海迪士尼乐园切合了中国的传统内涵和历史文化,使它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迪士尼乐园。

上海迪士尼的最大卖点就是其融入了中国元素,一些游乐项目专门为上海迪士尼定制,属于全球首发,具有较为鲜明的中国特色。

从建筑风格看,乐园内的“十二朋友园”景点是迪士尼历史上首次呈现,表达了来自美国的迪士尼对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敬意。“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届时将与迪士尼经典动画形象一一对应,有望成为游客全家合影的首选地。

乐园内另一处经典中国地标当属“漫月轩”,这座中式风格的建筑旨在向游历中国大地、充满艺术创作情怀的文人墨客致敬,选择了高山、海洋、沙漠、森林和河流五大元素为主题。

除了语言习惯上将更加贴近中国内地游客,参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设计的中外幻想工程师首次披露,度假区内的建筑风格、文艺演出、餐饮食品也都将传递“原汁原味迪士尼与浓郁中国文化的完美融合”。

附:迪士尼十二生肖明星        

鼠:小米,出自《美食总动员》。小米是一只梦想成为大厨的老鼠,凭着智慧、决心和灵敏的嗅觉,终于以惊人的厨艺撼动了整个巴黎美食世界。

牛:宝贝蓝牛,出自《保罗 班扬》。宝贝蓝牛是一头忠诚的蓝色巨牛,一直忠心耿耿地帮助伐木巨人朋友保罗开垦旷野。

虎:跳跳虎,出自《小熊维尼》。跳跳虎自信、乐观,是小熊维尼的好朋友。当他兴高采烈地用弹力十足的尾巴跳来跳去时,作为百亩森林里唯一的跳跳虎,他的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兔:桑普,出自《小鹿斑比》。桑普是小鹿从出生到成为伟大的森林王子的过程中,形影不离的忠实伴侣。

龙:木须龙,出自《花木兰》。木须龙伶牙俐齿,尽管样子小,但志气大。他的热情和勇气使他成为花木兰的保护神,陪伴她捍卫家族荣誉。

蛇:卡奥,出自《森林王子》。大蟒蛇卡奥心思缜密而且魅力十足。他讨厌失败,尽管他对丛林里其他生物施用的滑稽催眠术从未成功过。

马:马克西姆斯,出自《魔发奇缘》。马克西姆斯意志坚定、机敏,捍卫正义,永不放弃,帮助改过自新的窃贼弗林,把长发公主从高塔上营救出来。

羊:欢乐小羊,出自《欢乐满人间》插曲《欢乐假日》。这些欢快跳跃的小羊充分代表了属羊的人们特有的美好品格——幽雅、宁静、温柔、充满魅力。

猴:阿布,出自《阿拉丁》。阿拉丁幸运地拥有一个像阿布这样忠诚的朋友,尽管阿布的顽皮给大家惹来不少麻烦,但是他的灵敏机智总能化险为夷。

鸡:阿伦,出自《罗宾汉》。阿伦这只充满乐感的大公鸡不但是《罗宾汉》故事的叙述者,也是值得罗宾汉和“快乐同党”们信赖的盟友,他们一起劫富济贫。

狗:布鲁托,米奇的宠物。像属狗的人一样,布鲁托诚实、忠诚、友好。布鲁托举止欢快,是积极乐观的米奇的最佳拍档,并已跻身成为迪士尼大明星。

猪:火腿,出自《玩具总动员》。火腿是一头爱说俏皮话的塑料小猪储蓄罐,他不但是忠诚可靠的好伙伴,而且帮你把零钱存好!

从五部欧美热播剧中看影视作品如何成功改编经典文学

《梅尔罗斯》剧照

改编经典文学一直是欧美电视剧重要的制作选择。在最近出现的一批口碑不俗的剧集中,有多部是改编自文学著作。其中既有去年推出的新剧集、又有老剧目的回归,题材多样风格迥异,但都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味道。表现的主题无论是友谊、成长、家庭、救赎还是内省,最终都回归到人性的探讨中,与当下 社会 人们遇到的个人的、集体的、世界的问题都密不可分,其经验对于当前中国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英美影视剧一向有文学改编的传统,尤其是近年来,两国的影视工业已进入了书改剧集的“黄金时代”。一来由于行业中的技术进步和生态变化,让很多拥有宏大格局和复杂内容的作品有了能被改编出来的条件;二来因为优秀的文学天然有着被影视化的良好基因和广大的市场受众,这使影视在制作中减少了很多风险;三是文学和影视的结合可以使文学在当下得到最快速地传播,观众在享受审美 娱乐 的时候能重燃对文学的兴趣,对出版行业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许多在全球有影响力的文学,通过影视版的全球制作、发行和播放,最终得以让世界观众欣赏到。

两国的影视公司除了经常开发本国的文学,也会对其他国家的好作品进行挖掘。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改编成功,选择什么样的书改编?如何改编?是完全遵从原著还是颠覆?改编的自由度在哪里?都是决定改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从一些成功案例来看,其共性在于:所选作品一定是经典的,兼具着较高的艺术和市场价值。

制作方以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为绝对前提,并把尊重影视艺术的创作规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各个小说的特点进行合理改编:有的需要最大程度上还原原著、有的需要升华主题、有的需要丰富内容扩大格局和受众、有的需要去掉不合时宜的部分并重写剧情使其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但是他们一致都保留了原作的精华,在书和受众中找到改编的最佳平衡点。

同时,这些作品在制作上不是闭门造车、固守一方,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国际间合作,利用彼此优势让效果最优化。制作团队不急于求成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才开始;制作精良而考究,重视细节;不刻意追求大明星而是找更为合适角色的演员等等。

《我的天才女友》:高度还原原著的女性友谊史诗

改编自当代意大利畅销书女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系列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故事发生在二战后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的一个贫困社区,以两个女人莉拉和埃莱娜,从孩童到老年极度复杂多变又牵绊一生的友情为主线,深入刻画了战后50年里意大利 社会 底层女性的命途变化。原著在意大利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并被翻译为40多种语言在世界畅销。中文版于201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在国内亦聚集了一大批书粉。

原作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和评论上的成功,为影视化改编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很高的期望。整个改编工作是慎重而漫长的。导演萨维里奥·科斯坦佐早在2007年时已开始与作者费兰特合作撰写剧本。把1600页的作品浓缩成几集剧目实属不易,两人完全遵从“作者在剧本创作中占主导地位,导演根据影视拍摄经验做合理调整,充分信任彼此”的原则。逐页商讨、句句斟酌,花了近九年时间才把剧本敲定。

《我的天才女友》最大的亮点是细致精准地展示了女性间多层而复杂的友谊,并把这种友谊放在经历50年巨变的时代背景下。她们间的相互依赖又竞争、珍爱又嫉妒的关系与当时的 社会 生态紧密相连,透过女性视角来洞察周围的一切。一系列的街头暴力、阶级对立,对弱者的剥削欺凌、对女人的歧视和欺辱等 社会 矛盾和问题,塑造了两个女孩“相互竞争、又要对抗外部保护彼此”的友谊链。

影视化的另一特点是充满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风格: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且所有演员被要求说一种1950年代的那不勒斯口音;对日常生活的困苦和少得不成比例的快乐的挖掘;以及一些在书里仅仅是模糊背景的人物,也因为这次改编展现出更为立体而清晰的形象。

剧集的成功最终离不开导演对原作核心精神的把控。他精准地抓住了作者通过文学传递人类共通 情感 的能力并贯穿于电影中。剧中人与时代抗争、又逃不过时代的宿命;绝望和希望相互交织、罪恶和救赎相互缠绕的生活,是能在当下人群中引起共鸣的根本原因。

《梅尔罗斯》:对人性的讨论比原作更为深刻

迷你剧《梅尔罗斯》改编自英国当代作家爱德华·圣·奥宾的半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出身上层阶级家庭的帕特里克·梅尔罗斯,虽在花花世界里 游戏 人生,却在内心深处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他以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努力忘掉不堪的童年,最终靠自身的觉醒和意志戒掉这一切,走向正常的人生轨迹。

纽约时报曾将原著形容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洞察力、最优雅、最欢闹的小说“。书中所描述的是作者真实的人生:幼时受到父亲的虐待、成年后吸毒成瘾而陷入更痛苦的境地、在接受了戒毒和心理治疗后渐渐走出人生最为晦暗的低谷,最终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他通过书写梅尔罗斯的旅程,将曾经的煎熬与彷徨,通通记录在了小说里,开启了新生以及自我觉醒和艰难救赎。

原作发表于1992年,深受读者和评论界的喜爱,但过了26年才被搬上屏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家本人对影视改编“高要求“的不妥协。在过去几十年曾有无数影视公司向作家抛来橄榄枝,但是爱德华坚持要满足自己心中所有的标准:预算、导演、演员、时间,最重要的是制作方对剧本中讨论的“人的本性”是否有透彻的理解力。当这一切都达到要求时,顺其自然地让《梅尔罗斯》成为了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佳作,甚至影视版对人性的讨论比原作走得更深远。

原作有一个很大的改编障碍是虽为英语文学,但太过英国化而在美国出版后不能引起美国人的触动,这就限制了潜在观众市场的规模。所以在制作中采取英美合作模式,以求得影视化能扩及到更宽广的受众。电视剧版增加了很多虚构的戏剧化情节,大部分剧情处在灰暗压抑之中,处处显示着人性的丑陋、复杂和生活的鸡毛,但最终的结局走向是温暖而充满希望的,让观众在一阵阵沉沦的情绪中和主角一起走出了深渊。

该剧改编的最大亮点,是找到了对的男主角——“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他曾经成功塑造过舞台版的“哈姆雷特”,而剧集版的“梅尔罗斯”在很多气质上与“哈姆雷特”相似。所以演员本人有经验在先又通透理解原作后,把原著笔下那个堕落优雅的瘾君子诠释得立体而得当。尤其是在展现梅尔罗斯吸毒一面的时候,那种迷醉和清醒之间的表情控制,抑郁和狂躁交替的情绪爆发,似乎能把观众拉入真实的吸毒者的虚脱和病态中。

《女鼓手》:导演个人的美学风格和原著反战思想的完美融合

该剧改编自英国著名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1983年的同名小说,讲述1979年在巴以冲突期间,二十出头的女演员查莉因外形和行为特质都酷似一个巴基斯坦女子,被以色列情报人员测试并招募。当她真正接近自己的任务目标时,却又发现对方与自己所持的正义观点有诸多吻合之处,随着冲突升级,矛盾的她逐渐感到迷失。

约翰·勒卡雷曾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其著作《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夜班经理》等,都已被成功改编为热门剧集。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借间谍小说来观察西方世界的残酷、上级官僚阶层的腐朽及间谍的人性荒芜。

但《女鼓手》非常不同于作者其他小说,它把女性放在绝对核心、主动而积极的位置,透过爱情关系表现对人性的反思,通过谍战来表达反战的主题。书中有两个特别的元素:间谍和演员。间谍由演员扮演的设定,使得女主角的间谍工作更像“到一个真正的戏剧舞台检验演技”。

原作曾在1984年被改编为美国电影,但由于其故意迎合美国市场、大幅度改动情节,导致影片偏离了原著主题,最终并未得到良好口碑。有了前车之鉴,本次改编更为谨慎小心且把原作放在了第一位。电视剧没有对小说做更大地改编,但在艺术呈现上让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占据了主导。该剧特别邀请韩国导演朴赞郁掌镜,这位导演以“黑暗极端”的美学风格扬名世界,最有名的作品包括“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他有着高超的影像化处理能力,擅长复杂的多线叙事,更重要的是他会用自己的风格完美地诠释不完美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

这两个同样风格强烈的人合作,可以说是天造地设。导演运用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声光色背景来表现1979年的时代感。古典乐、典雅家具、高饱和度的对比鲜明的色彩、抢眼而不流俗构图、巧妙的光线,每一帧都在给剧情作注脚。在氛围上,它更是从开头的爆炸就将观众带入了紧张的局势里,紧接着是剧情的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给观众带来了非常享受的整体观感。

但无论形式上的呈现多么个人化,导演始终没有背离原著的主题精神。并且很好地把原著和自己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它始终是不折不扣的“英剧”而非“韩剧”。在精神层面,剧中所透露的是巴以冲突中带有反思性的人文主义思考。对于当下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思考不仅仅是过去的、复古的。在恐怖主义威胁仍在、中东局势依旧紧张、巴以冲突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局部冲突不断的世界,似乎更需要把这种人性反思通过影视化带给屏幕前的每一个人。

《绿山墙的安妮》:

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的小女孩

改编自加拿大女作家蒙格玛利的畅销儿童文学“安妮系列小说”。故事发生于19世纪后期,孤儿安妮经历了在孤儿院和陌生人家中饱受虐待的童年后,意外被安排到爱德华王子岛上一对姐弟的家中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年仅13岁的安妮凭着她的独特魄力、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姐弟俩的生活、甚至整个小镇带来改变。

原著小说自诞生100多年来,曾被译成50多种语言出版,持续发行5000多万册,并多次被改编成动画、音乐剧、舞台剧以及影视剧,是一本世界公认的青少年文学经典。由于该书的世界性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探访安妮的足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

电视剧由美国Netflix与加拿大CBC电视合力制作,双方为此投入了较高的制作成本和深入的艺术研究,力求重现一个19世界末期爱德华王子岛的生活景致。而全剧最大的魅力则来自于女主角安妮形象的塑造。

这一点要归功于女演员17岁的艾米贝丝·麦克纳尔蒂对原著中安妮性格特点的精确把握。这个顶着红头发和一脸雀斑的小女孩,出身贫寒又有着被虐待的经历,但仍然自尊自爱又自强。她把自己的想象力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所有的苦难给予她的不是忧郁和阴影,而是超出同龄人的思考、阅历和更独立的人格。她在生活中展现出的能量和茂盛的生命力,正是她打动观众的原因。

《德雷尔一家》:

通过重构角色和内容升华家庭主题

根据英国作家杰拉尔德·德雷尔的回忆录《希腊三部曲》改编。故事发生在1935年,居住伦敦的寡妇德雷尔太太在家庭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选择带着四个性格迥异、有着不同成长问题的孩子举家搬迁到希腊西北沿海的科孚岛重新生活,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该剧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治愈“。20世界30年代的希腊小岛充满了阳光、沙滩、大海和动物,原著中纯真的异国情调的真实感被生动地展示出来,让身在现代都市中的观众无不产生一种“逃离主义”的梦幻和舒心。德雷尔一家的生活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大喜大悲的桥段,琐碎的小事贯穿了整部剧。如四个孩子既熊又可爱,不断给德雷尔太太带来麻烦让生活鸡毛一地、但在家庭中也一直互相照顾和鼓舞;虽远离伦敦喧嚣的工业文明但融入民风淳朴、相对保守、几乎没有现代设备的科孚岛也面临着种种被动的适应。

虽然是演绎生活,但剧中要深入探讨的是“家庭教育”和“中年单亲妈妈”问题。这一点完全是对原著的重写并升华。剧中的妈妈是个独立、果断、坚强而有现代思想的女人,这些品质被细致入微地表现在她对四个孩子的家庭教育上。她对孩子的态度是包容、理解而不娇惯。凡事都从让孩子自由发展天性的立场考虑,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她有决断力,在关键时刻总是能救家人于水火之中;当孩子犯错时,她所做的是引导而非苛责;当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时,她会最理性地说服和鼓励孩子们接受一切、开始新人生。

新的改编,让观众不再仅仅在远方欣赏希腊小岛的生活,而能从德雷尔一家的生活里看到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本质:琐碎的日常,连续的麻烦,乱七八糟的烦恼,谁都会面对这些问题。科孚岛的自然景致给了观众很多美好的憧憬,但更美好的,是雷德尔太太教会每一个人怎样面对糟心的生活及重整生活的力量。这是电视剧版能超越原著取得收视和口碑的最重要原因。(作者:任梦慈)

假期出游你遇到过哪些「让人血压升高」的糟心经历?

假期出游:那些让我血压飙升的糟心事

每年的假期总是让人充满期待,而旅行则是许多人充实生活、放松心情的重要方式。然而,我在假期出游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让我血压飙升的糟心事情。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

首先,计划的失误是让我血压上升的第一个因素。在旅行前,我没有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导致行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突发状况。例如,我曾经预定了一家旅店,但到达后却发现这家旅店并不符合我的期望,甚至出现了与预定不符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我的时间和金钱,还让我的心情变得十分糟糕。

其次,人潮拥挤是另一个让我血压上升的问题。在假期期间,许多旅游景点都人满为患,几乎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我记得有一次在假期去了一家著名的博物馆,结果人山人海,不仅参观体验大打折扣,还让我在人群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状况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也使得我的血压急剧上升。

此外,沟通不畅也是让我血压上升的一个因素。在旅行中,我常常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旅店经营者、出租车司机等等。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有时会出现沟通困难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我的行程和计划,还会让我感到无助和焦虑,从而导致血压上升。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开始更加注重前期的规划和准备。我会在旅行前详细了解目的地的信息和情况,选择合适的住宿和交通方式,并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此外,我还会注重与他人的沟通,尽量了解当地的文化和语言,以避免出现误解和冲突。

总之,假期出游本应是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机会,但一些糟心的事情会影响我们的旅行体验。通过分享这些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重视,帮助大家在旅行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在我身上。到此为止。